• 010-82115891
  • bjhyw@263.net
  • 021-31200158
  • shkehu@263.net

国际会议论文翻译

陕西果农入哈佛大学讲堂

陕西果农惠国海跨入哈佛大学的讲堂时,他说他不由得有些紧张。

对他来说,这是第一次在一百多人面前进行演讲,而且是在大洋彼岸全世界最有名的哈佛大学对世界上最有名的农业专家进行演讲。

早在九月份得知要在11月22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举办的农业和食物论坛上发言时,这位来自陕西清涧县的58岁果农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发言稿了。

作为此次论坛参与者之一的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荐了种植了50亩红枣的惠国海和在苹果种植户曹谢虎参与此论坛。该校校长孙武学介绍到,推荐他们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农业技术最直接的受益者。47岁的曹谢虎来自白水村,拥有一个6亩的苹果园。

这是中国农民第一次站在了这个年度农业研讨会的讲台上。

中国代表团已于11月29日回国,惠国海回忆到:“头一两分钟真的挺难捱的。但是因为讲的就是我种枣子的事,所以一会之后我就放松下来了。”

惠国海还把自己种植的枣带到了论坛现场,现场发放给其他与会者。

“因为新鲜大枣不太好携带,所以我带了些真空包装的干枣去论坛,”他说。“很多专家在我演讲的时候,就打开包装,边吃边品尝了。”

曹谢虎也做了一个十分钟的演讲,向大家介绍了他种植无公害苹果致富的故事。他给果园进行有机肥料施肥,并给果树配上了补虫袋,除害灯以及粘虫板。

他说:“我演讲的题目是无公害苹果生产。我还叫我儿子帮我准备了演讲的多媒体材料。”

两位的演讲在观众中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应。但是曹谢虎也提到,两个人浓重的乡音一开始给当时做翻译的留学生带去了很大的困难。

但当翻译适应了他们的口音时,他们的演讲进行的很顺利,不时受到观众热烈的掌声。

在他讲到当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他把果园里的果树砍掉一半以保证苹果产量和质量,他如何不解和疑惑时,台下发出了阵阵笑声。

曹谢虎说:“我当时只同意砍掉果园角落里一小部分果树。果然到了第二年,附近较为稀疏的果树林产出的苹果数量和质量果然比其他的要好很多。”

“我高兴坏了。从此以后,我跟着又学了很多相关知识,特别是一些生产无污染水果的小技巧。”

曹居住在一个山村里,过去的他每年只有1到2千的收入,因为黄土高原并不适宜种植谷物。

他从1995年开始种植苹果。然而,8年后苹果的产量还是只有7,500公斤,每年的年收入也没有超过2万元。

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们来给他支了招。

之后,他家的苹果产量几乎翻了三番。而他2010年的年收入也达到了10万元,比06年整整翻了五倍。

曹说:“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站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台上。我非常高兴能能让外国专家们知道科技是如何帮助我们的农业生产的。”

惠国海的故事跟他的很像。尽管惠的家乡有着超过3000年的种植红枣的历史,然而他却一直不能通过种植红枣致富。知道2000年经过了专家对种植技术的相关培训之后,情况才有了好转。

他在论坛中说到:“我今年一年单靠红枣种植,就收入了50万元人民币。”

两位来自中国的农民也跟来自其他国家比如美国,西班牙和印度的农民朋友交换了经验,他们觉得这是一次令人“大开眼界”的经历。

惠说:“美国的农业非常发达,有着高度的机械化。而且很多农民都有相当高的学历,有些居然还有博士学位。他们的工作方式特别让人感兴趣。”

他还说这次论坛上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国专家对食物安全的重视。

“论坛里的一些专家并没有吃我的大枣,明显是因为害怕农药残留,”惠国海说。“我并不怪他们。我告诉我们村的其他人,我们有责任用事实告诉他们我们的产品是没有农药残留的高质量产品。”

华译网同声翻译公司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