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82115891
  • bjhyw@263.net
  • 021-31200158
  • shkehu@263.net

国际会议论文翻译

文化走出去需突破翻译误区

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跨越了欧美诸强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再一次屹立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然而,我国文化贸易逆差依然显著。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版权贸易金额37391.3万美元,出口仅3758.2万美元,进出口逆差比接近10:1。巨大的文化劣势不仅体现在版权贸易,也遍及其他跨文化智性实践领域。当“情人节”、“丘比特”在中国家喻户晓之时,又有多少外国人听说过中国的“七夕节”和“月老”;当国人沾沾自喜地将“梁祝”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抑或将某某水城称为“东方威尼斯”时,5000年中华文化在与欧美文化的全球化竞争中已然落后。毕竟,一个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出口电视节目的国家,还未能站在世界强国之巅。

当前我国文化逆差的成因固然受制于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手段,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更是跨越文明鸿沟、实现异质文化转换、更新本土文化的再创造。然而,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倚仗,我国的翻译业未能有效担负起抗衡西方国家语言霸权和占领传媒话语权的历史使命,制约了中国文化的输出,其不足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翻译理念存在误区。现代文化翻译突破了语码转换和翻译技巧的窠臼,强调从文化层面审视翻译理念中的文化转向。然而我国的翻译业仍部分处于文字翻译阶段,“宁顺而不信”的理念依然盛行。“伊妹儿”、“衣露申”、“血拼”等生硬的音译外来词在各类文传载体大行其道,而“电子邮件”、“幻觉”、“购物”等体现中国文化色彩的单词却鲜有问津。这种缺乏文化原质、忽视跨文化因素的翻译理念动摇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加剧了文化逆差。翻译理念的另一个误区在于体裁的局限性。众多译者将翻译内容拘泥于孔孟庄周、唐诗宋词或四大名著之类的传统文化,而缺乏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呈现,导致部分外国人的对华印象一直保留在博物馆时代,给敌对外媒留下了妖魔化现代中国的空间。

其次,翻译行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准入机制与监督体制。中国的翻译产业缺乏必要的立法支持,进而导致市场准入机制缺失。巨大的市场利润造成各类翻译企业一拥而上,泥沙俱下,也导致年产值逾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翻译市场孵化不出主流企业。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强制性规范来约束翻译市场行为,“假冒伪劣”翻译产品层出不穷,涉外场所外文标识语的误译笑话以及错译造成的经济合同损害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输出的辐射力和传播效果。

再其次,翻译人才匮乏与翻译教育滞后。中国翻译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注册翻译从业者6万人,行业缺口高达90%,而高端中译英文化翻译人才更是稀缺。我国翻译人才队伍的质与量都无法满足全球化形势下对外交流的巨大市场需求,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输出的步伐,扩大了文化赤字。翻译队伍的不足源于翻译教育的滞后,我国在2006年才首设翻译本科专业,将翻译人才教育与外语人才培养区分开来。口、笔译翻译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仍处于尝试阶段,翻译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招生数量和教学质量等尚不尽如人意。

鉴于我国翻译界的现状与困局,如何打破翻译瓶颈,实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既定目标,扭转我国文化输出劣势,取得与现有经济体量相称的文化强国地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转变陈旧翻译理念,革新已有翻译模式。文化翻译应以客观平等为基本信念,不迁就强势文化,也不忽视弱势文明。同时,要摆脱单纯文字翻译的困局,以客观平等的翻译理念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文化翻译出去,用具备中国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来展示我国文化的精髓。中国译者还应担负起对外宣传当代中国创新变革意识的重任,努力将真实而现代的中国风貌与冉冉上升的中国软实力展示于世界舞台。

第二,推动翻译立法,发挥政府职能,完善译制。美国、奥地利、芬兰等国都为翻译制定了相关法律。澳大利亚和德国则在翻译资格认证和国家翻译标准规范上颇有建树。翻译立法是中国翻译行业涤荡当前乱象,保证译界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石。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参照外资引进模式,引入“外智”,吸引国际知名翻译企业进入中国翻译市场,洋为中用。

第三,健全翻译行业协会作用,整合翻译行业资源。中国翻译协会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职能特点,推动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有效填补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真空。其次,译协可加大与国际翻译界的交流合作,有效借鉴国外翻译产业的先进经验。译协还可以借助政府扶持,整合国内外翻译行业资源,集合行业优秀人才,攻关重点、难点课题,系统化、规模化译介古今中国优秀文化作品。

第四,加强双向交流,优化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刚刚起步的高校翻译专业教育要转变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外先进口、笔译教育理念和国际高端汉学翻译人才,增加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明的课程设置,强化案例教学与实习锻炼,努力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此外,高校应鼓励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学习他国语言文化;同时也要吸引外国留学生来中国高校学习汉语文化,打造一批跨国籍、跨语种、跨文化的翻译人才。

总之,中国在历史和现实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值得译者自豪地译出来,说出去。如何保证翻译行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打破翻译瓶颈,消弭我国文化逆差,是一个艰巨而意义深远的课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深入探索。


华译网翻译公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