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82115891
  • bjhyw@263.net
  • 021-31200158
  • shkehu@263.net

国际会议论文翻译

俄罗斯新时代翻译奖将对外公布

“俄罗斯-新时代”年度大奖将于2012年11月对外公布。届时,将选出现代俄罗斯文学作品最佳中文翻译版本,最高奖金为5万元人民币。

  根据规定,自奖项公布起4个月内,候选人应将其翻译文本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方式寄送至任一组织方。作品题材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诗集、戏剧作品、艺术随笔等,每位译者提交的作品不得超过两篇。同时,所译俄文原著发表时间不得超过本次竞赛之前20年,译文发表或翻译的时间限于本次竞赛宣布开始之前3年内(在书籍、杂志或文学网站发表的作品)。

  入围名单将于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之前对外公布,而获奖者名单公布及颁奖典礼,与往届相同,于每年10~11月在北京举行。最终获胜者将获得奖状及5万元人民币奖金,入围决赛者将获得奖状及1万元人民币奖金。

据悉,在即将于8月28日至9月3日举行的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俄罗斯文学作品将同时在多个展台展出。组织方表示将努力对俄罗斯文学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从科学到艺术,从古典到现代。

  契诃夫和高尔基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教授俄罗斯经典文学名著。曾几何时,中国几代人对《战争与和平》主人公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读者对其北方邻国文学的了解停滞不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重新关注俄现代文学

  “当然,在中苏文化关系密切的过去,中国人非常熟悉俄罗斯文学,甚至包括直接用俄文出版的书籍。当时,中国的俄文翻译水平很高,对苏联文学的需求也很大。然而,随着改革与新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密切联系逐渐消失。时过境迁,如今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转向关注西方文学。”“呼声:新俄罗斯文学”出版社总经理兼主编娜塔莎·佩罗娃对此表示惋惜。

  然而,中国民众对俄罗斯文学的热情并未完全消失殆尽。本世纪初,俄中两国在文学领域的交流开始得以重新恢复。200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设立“最佳外国小说”奖。在该奖项设立的10年时间里,共有8位俄罗斯作家获奖,他们分别为2002年,《无望的逃离》的作者尤里·波利亚科夫;2003年,《黑索金先生》的作者亚历山大·普罗汉诺夫;2004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的作者瓦连京·拉斯普京;2005年,《您忠实的舒里克》的作者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2006年,《维纳斯的头发》的作者米哈伊尔·希施金;2007年,《萨尼卡》的作者扎哈尔·普列平;2009年,《图书管理员》的作者米哈伊尔·叶利扎罗夫;2011年,《轻飘飘的脑袋》的作者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

  2006年,在中国“俄罗斯年”活动框架下,俄罗斯成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宾国。《现代俄罗斯散文》与《当代俄罗斯诗歌》两本俄罗斯文学选集中文版在博览会得到展出。选集中涵盖了50多篇现代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其中17位作家专程来到北京与读者见面,他们有:诗人丽玛·卡扎科娃、马克西姆·阿梅林,散文作家弗拉基米尔·马卡宁、瓦西里·阿克谢诺夫、亚历山大·卡巴科夫、米哈伊尔·韦勒、阿列克谢·瓦尔拉莫夫、米哈伊尔·希施金等。在博览会开幕式上,时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的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坦言,俄罗斯图书产业首次以如此全面和多样的规模在亚太地区最大的论坛上向世人进行展示。

  新生代作家作品登陆中国

  “呼声:新俄罗斯文学”出版社是一家专门从事俄罗斯文学作品英文版本海外推广的出版机构。同时,它负责“处女作奖”国际项目的协调工作。2010年之前,该出版社从未与中方相关机构开展过合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呼声”出版社与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达成每年出版“处女作奖”获奖作家作品中文版本的协议。

  “处女作奖”由“一代”国际基金于2000年设立,旨在评选出用俄文写作、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俄罗斯作家。作家获奖时的年龄不得超过规定年龄。每年,该奖项评委会都能收到4万至7万份参选稿件。因此,“处女作奖”也被称为青年文学家的“大熔炉”。该项目策划人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表示,“处女作奖”作品成为俄罗斯新生代散文的代表。她写道:“这些作家从未经历过苏维埃政权,或者说在苏维埃政权瓦解时他们还是小孩子。这是新的一代人。从任何意义上讲,他们都脱离了苏维埃思想。他们不会怀旧,也不会对当下美化苏维埃艺术的努力予以同情。他们也不会与老一辈作家整个创作生涯都为之奋斗的苏联的过去作斗争。新生代作家只是在生活的同时描述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

  2010年,俄罗斯文学界出现了将这些新生代作家作品拿到严格的中国文学界进行评论的想法。据统计,长达300页、名为《化圆为方》的获奖小说集中文版在当年达到3000多本的发行量。2011年,第二本文集《开罗国际》的发行量与《化圆为方》持平,如今出版社正在计划发行2012年获奖小说集《苍穹之谜》。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肖立媛表示:“我们关注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的作品已长达8年之久。作为‘处女作奖’的协调人,她为中国读者更加了解俄罗斯文学做了大量的工作。”

  出版机构的俄中合作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读者将能够通过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俄罗斯展台了解俄罗斯散文和诗歌。俄罗斯展台主办方代表——俄罗斯联邦新闻机构和莫斯科市政府将为中国读者带来23家俄罗斯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文学选集。仅在莫斯科市政府展台就将展出约1000本书籍,内容涉及俄语、现代俄罗斯诗歌和散文、俄罗斯古典文学、俄罗斯历史文化、儿童文学、科学和教育、俄罗斯汉学等。俄罗斯图书联盟代表叶莲娜·巴普洛娃表示:“这些书不用来出售。展会结束后,莫斯科市政府展台展出的所有书籍都将无偿赠与中国俄罗斯科学文化中心、俄罗斯驻华使馆和北京外国语大学。”

  同时,还将有4位俄罗斯作家出席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他们是谢尔盖·卢基扬年科、尤里·波利亚科夫、马克西姆·阿梅林和瓦连京·波斯特尼科夫。4位作家作品的中文版已经在中国出版发行。届时,他们将在莫斯科市政府展台与读者见面。

  娜塔莎·佩罗娃表示:“在每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俄罗斯展台都能吸引很多观众,只是作品的中文译本很少。俄罗斯文学作品的中文版发行量非常有限,现有的中文版作品也无法反映俄罗斯现代文学的真实面貌。”然而,中国俄语语言学家手中的俄文原版作品也将成为两国在翻译、改编和在中国推广俄罗斯文学相互协作的保证。

  同时令人欣喜的是,两国相关机构已经着手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8月31日博览会期间,俄罗斯出版者协会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将签署合作备忘录。俄罗斯出版者协会副主席奥列格·菲利蒙诺夫表示:“这份文件至关重要,它将成为未来实施具体计划的基础。我们大概是在25年以来首次与中国同行建立这种联系,其益处显而易见。我们将协调版权立法工作,加强图书出版领域的信息交流,并促进中国同行融入国际出版界。”

  这一切将最终促进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这才是最主要的。就像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所说的:“我们之间了解得越深,相互翻译的作品越多,一切将变得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