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半岛晨报
一次偶然机会,让刚毕业一年多的她尝试做起了老板,虽然这个老板的工资还抵不上一个标准白领的工资,但她的微笑服务却赢得了客户的认可,而她的公司也为几百名大学生提供了打工的平台。
一次偶然尝试做小老板
昨日上午,在兴工街道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里,记者见到了26岁的李楠。2006年,李楠从大连水产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先后在私企做过销售和管理工作。 2007年底,李楠接触到了一家翻译公司的相关资料,对翻译服务这个行业产生兴趣,“我当时做了市场调研,发现翻译市场的潜力巨大,加上自己过了专业英语八级,所以打算尝试一下自己当老板的滋味。”李楠笑着说。2008年4月,李楠注册了个体工商户,当起了小老板。
最初,李楠买来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把公司设在了亲戚家。那时发放宣传材料,根本没人理睬,而登门去联系客户更是时常被拒之门外。李楠说:“曾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想想既然打算自己创业,就一定要咬牙挺住。 ”在她的努力和微笑服务下,李楠的翻译公司渐渐积累了一些回头客。
老板员工双重身份一肩挑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李楠还招聘了很多在校大学生做兼职,给他们提供了打工的机会。一些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的学长、学姐们也都投奔到她的“门下”。“这个老板不太冷,还对我们特别好。 ”水产学院一名大四的女生说。原来李楠既是老板也是“员工”,因为她经常和员工合作翻译材料,有时还充当着校对的角色。
说起自己的月收入,李楠不好意思地表示,还达不到白领的薪水标准,平均下来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但她收获了快乐。每当接到客户的翻译任务,李楠便根据不同语种指派不同人手。看着一份份材料被翻译出来,李楠表示,和员工们一起翻译材料,是最大的快乐。
差点被骗,但增加了阅历
一年来,李楠经历了很多,甚至还遇到过骗子。有一次,一个南方公司要翻译绝密材料,经过几次接触后,李楠发现了对方的破绽,“他们既不交定金,也没有明确材料哪天能完成。”后来李楠通过朋友查询到这个公司并没有在当地注册。
还有个客户要翻译一个3万字的材料,要求两天完成,李楠找来3位翻译,昼夜翻译完之后,客户还是不满意,指出一些翻译不够得体的地方,最后翻译的费用也被压缩了。
“我相信我们的付出总会换来回报的”,李楠说,“我很感谢政府的无偿支持,使得像我一样有自主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在起点、创业最艰难的时候有了强大的支持,我也会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的信念来经营好这个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