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82115891
  • bjhyw@263.net
  • 021-31200158
  • shkehu@263.net

国际会议论文翻译

温总理翻译费胜潮重返珞珈山

  提醒大学生在外语热中保持清醒,“中文基础不能丢” 

  长江商报讯 “回到家乡,回到武大,我感觉比参加总理的记者招待会还要紧张。”420日,应省外办邀请,为总理担任翻译的费胜潮在阔别母校多年后重返珞珈山,与数百名学弟学妹以及全省外事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风趣的语言,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不是留过洋,就能做好翻译” 

  费胜潮中学读的是武汉外校,保送进武大外语系,后来进入外交部担任英语翻译,如今是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
 
  一口流利的英语,可谓是费胜潮的“名片”。昨天,这位外交部高级翻译却提醒学弟学妹们:“在全民学外语的潮流下,中文基础绝对不能丢。” 

  费胜潮称,如今不少人对外语学习热情高涨,却忽视了中文素养的积淀,导致母语底子薄。他为此提醒说:“只有母语好了,翻译才能做好;不是留过洋,回来就能做好翻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近几年来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总是妙语连珠,文采飞扬,经常使用一些成语、诗句,这给翻译带来了难度,费胜潮是怎么克服的? 

  “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做积累,搜集整理一些材料,也尽可能多地读一些书,试图跟上总理的思路和语言。”他说,想做一名出色的翻译,需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 

  费胜潮说,除了语言底子要好,好翻译还需要对省情、国情充分了解,他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既要放眼世界,也要胸怀祖国。” 

  揭秘奥运会背后的翻译故事 

连续几年在全国“两会”上为总理担任翻译,让费胜潮成了“明星”。08年,他的身影还频频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现场。
 
  对此,费胜潮谦虚地说:“现在大家对我的关注度高,不是我个人怎么样,而是因为大家对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度高。而且,世界对中国也越来越关注。” 

去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80多个国家的政要聚首北京,“这个规模创造了一个纪录,甚至连联合国大会都没这么大。”费胜潮透露,“一些国家的首脑很可能一辈子就见这一次面,他们见面谈的都是很实质的东西,这对翻译提出了很高要求。” 

  面对巨大的翻译缺口,外交部人手不够,只好整合几个政府部门的资源,甚至把一些单位的局长都借过来,“最后,我们为奥运会提供了34个语种的150多名翻译。” 

  费胜潮说,奥运会开幕式前,外交部组织翻译人员进行了多次模拟彩排,每天从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34点,虽然很苦但大家士气高涨,“只有平时绑着沙袋去跑,到真正上场时才能轻松自如。” 

  昨天坐在观众席上的,还有费胜潮当年的恩师——武大外语学院英文系教授刘世平。费胜潮大二时的英文写作以及大三时的高级英语,都是在刘教授的指导下学习的。

  对弟子今日取得的成就,刘世平颇为欣慰。他回忆说,费胜潮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不仅外语基本功好,而且知识面很广”,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费胜潮对人文及科普方面的知识也有强烈兴趣,同时他还选修了经济学双学位。 

广博的知识面,为费胜潮成长为一名优秀翻译打下了坚实基础。1996年,外交部在鄂招聘翻译,考点设在武大。费胜潮正是凭着出色的口语以及扎实的学科基础,顺利通过招聘考试。当年11月,他正式成为外交部英语翻译。 

  费胜潮恩师称赞“他知识面很广” 

记者:望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