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份和8月份本公司为世界某知名网络安全公司提供两期两周的技术培训课堂翻译,客户费用分三次全部到帐,整个项目顺利结束。但是这个项目颇具有戏剧性、复杂性和艰难性,所以想特别介绍一下。 可以说这是一个IT技术口译项目的离奇故事!值得业内人士一读!
1、安排好的三名译员中途都发生变故,幸好我们均得以及时补救,化险为夷。
本项目我们共安排译者三名,第一期一个课堂只安排一名译员,第二期两个课堂各安排一名译员。令人吃惊的是,我们前后安排的三名译者均在中途因自身和家属或亲戚生病住院,好在有惊无险,我们及时补救,最后都化险为夷。七月份27日到31日第一期培训课程翻译任务,我们安排的是最得力最铁杆的一位机电专业对口译员李先生,第一期课程结束后不久客户专门发来邮件说他们非常满意。他们说课程进行得非常顺利,这与我们的译员水平有很多关系,我们的译员不仅仅是翻译,有时候还起了助教的作用。又过了几天,在8月10日客户来邮件请我们为其8月17日到21日第二期两个培训课程继续提供翻译服务,于是我们又联系了承担第一期翻译任务的那位资深译者李先生,老李满口答应继续承担该第二期课程的翻译任务。同时我们约好另外一名北外毕业的资深译者石先生。于8月13日,我们与客户就第二期翻译任务签订了合同。
就在我们自认为一切都已经搞定的时候,8月14日李先生来电话说他患病需要住院做手术无法承担17日到21日的翻译任务!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非常着急,立刻动用公司全部力量寻找能够接替李先生的IT技术口译,我们联系了几十名潜在合作译者,最后还是找到了合适的译者赵先生。但是新找的译者专业背景不是很对口,因为翻译的内容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需要消化的资料有几十页。所以,我们特地请我们公司的IT专业笔意译者魏先生为赵先生提供帮助,为其讲解有关课程理论背景知识。 我们也联系到客户在北京的合作单位,由其在必要时也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两位译者利用周末时间认真消化学习了客户提供的全部背景资料,8月16日我们在电话里询问了两位译者的准备情况,他们都满怀信心说没有问题。果然8月17日两个课堂翻译任务都进行得很顺利,客户反映良好。18日负责Control Compliance Suite和Data Center Security课堂翻译的石先生通知我们说他需要陪家人到医院看病,想请他的一位同学接替他第二天即19日上午半天的翻译任务,我们表示同意,并强调要求其务必请他与其同学衔接好。19日下午大概5点钟的时候,负责User Authentication课堂翻译任务的赵先生也来电话,说他需要陪同从外地来北京看病的亲戚去医院,请我们另外安排一名译者。我们接到这个电话后,当时就快懵了,立刻就回绝了他的请求,要求其务必自行处理好这个问题,最好请其他人陪亲戚去医院看病,因为我们不能频繁更换译者,这样不利于客户培训课程的顺利进行。最后,赵先生自己克服了困难,委托朋友陪其亲戚去医院看病,自己继续承担翻译服务。
2、客户费用结算总体令人很满意,但是第一期培训翻译费用的结算破费周折。会议在北京进行,讲师由美国派遣,帐单由香港转到新加坡,由新加坡转到澳大利亚,最后又转回香港。
客户对我们的译员翻译水平非常满意,费用的结算在总体上看也比较令人满意。第二期两个课堂的两笔费用由客户的香港公司快速进行了支付,但是第一期帐单的支付比较困难,因客户公司内部不同国家分公司之间的交接问题,该笔翻译费用的结算破费周折,拖了三个多月才结清。帐单由客户的香港公司,转给新加坡公司,新加坡公司又转移给澳大利亚公司。直到11月5日经过我们电话催促当初签约的香港公司负责人,客户的某个分公司的会计才给我们汇款。
3、项目的成功基于翻译公司、客户和译者三方的互相信任。
总体来看,整个项目进行的非常顺利,我们非常感谢译者和客户有关人员的努力。回顾整个过程,我们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是,项目的顺利进行建立在翻译公司、客户和译者三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
首先,我们对客户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在客户没有为第一期翻译任务支付一分钱的情况下,我们安排译者为客户提供第二期课程翻译服务。而且是在第二期翻译任务马上就要开始的前几天于8月12号客户才将第一期的合同回签给我们。最终事实证明客户是值得我们信任的,尽管第一期费用支付慢了一些,但是这是因为他们公司各个分公司之间衔接的复杂程度决定的,不存在故意拖延的问题。凭借近二十年的翻译服务经验,我们对客户是否诚信的判断力是比较强的。
其次,我们认为译者是值得信赖的,他们也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在约定翻译任务方面,大多只通过电话口头进行,有了困难都及时与我们协商解决。在支付翻译费用方面,他们几乎没有催促,尽管客户没有按时给我们结算费用,我们还是按照月结惯例按时给译者支付了翻译费用,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
4、一个题外话,疾病离我们是否太近了。
无巧不成书,偏偏就是这个项目,三名译者都不约而同地因自身或亲戚家人生病而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巧合,但是在巧合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出一个问题,我们离疾病是否太近了,我们得病的几率是否太大了。其实就在那几天,笔者本人也在北京口腔医院挂号看牙医。记得以前我曾与一位认识的民营医院院长聊天,我问他是否需要我们翻译公司为去他们医院看病的外国人提供口译服务,他说不需要,他感叹地说,中国人的病太多了,他们医院根本不需要开拓市场为在北京的外国人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