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名称(英文): 所属学科: 古生物与地层,构造地质,地球化学与矿床,地球物理 开始日期: 2014-07-02 结束日期: 2014-07-04 所在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在城市: 上海市 黄浦区 具体地点: 主办单位: 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承办单位:
议题: [ 组织结构 ] 会议主席: 组织委员会主席: 程序委员会主席: 会议嘉宾: 姓名 职务 简介 演讲题目
[ 重要日期 ] 摘要截稿日期: 2014-05-31 [ 会务组联系方式 ] 联系人: 联系电话: 021-6598 2198 传真: 021-6598 8808 E-MAIL: cess@tongji.edu.cn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会议注册费: 会议网站: http://www.cess.org.cn/
会议背景介绍: “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华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其前身为2010年夏季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当时有来自海内外86个单位近500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此后于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会议,该次会议规模更大,学科交叉更趋热烈,共有来自海内外125家单位的800余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在该次会议上决定第三届会议仍在上海召开,并正式定名为“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 CESS)。
秉承前两届会议的优秀传统,会议将继续使用华语并辅以英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会议最大的特点在于高度的跨学科性,比如第一届研讨会的学术内容涵盖从现代海洋过程到前寒武纪地质记录的解释,从地幔柱上涌到太阳辐射量的周期变化,从深海微生物的碳循环到生物灭绝事件。第二届会议学科交叉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比如古生物与地球化学的结合,微生物与气候变化的结合;同一个季风,由现代和古代、海洋和陆地的研究者一同来讨论;同一个碳循环,从海水的酸化一直追到地球深部的碳储库。会议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强调并着重讨论,形式上从大会报告到展板到晚上另外组织的讨论及信息发布会。这三大特点相互连接:地球系统科学要求跨越时空的学科交叉,学科交叉迫切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而使用华语有利于交流、尤其是跨学科交流的深入。
为构建高层次的中文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华语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打造中国的“CGU”会议,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专家委员会决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