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名称(英文): ERMCT2014 所属学科: 病毒与免疫学 ,生态学,兽医学,环境科学,环境生态 开始日期: 2014-05-26 结束日期: 2014-05-29 所在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在城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主办单位: 中国生态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生态安全专题 有毒物质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专题 重大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安全专题 会议主席: 王晓龙 东北林业大学保护医学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 主任 组织委员会主席: 王晓龙 东北林业大学保护医学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 主任 程序委员会主席: 马秀兰 吉林农业大学 副教授; 陈 瑛 哈尔滨师范大学 副教授 徐 伟 吉林农业大学 副教授 马建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 动物学专家,。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科技委员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全国林业高等院校野生动物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活委员会(SSC)委员、熊类专家组成员。 才学鹏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研究员 198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家畜寄生虫的研究工作。1995被评为农业部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兰州市第二届"十大优秀青年"称号;1995年被任命为兰州兽医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1999年12月被任命为所长;同时还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兽医协会秘书长。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攻关、省部攻关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近年主持"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猪囊尾蚴组织细胞苗的研究","973"项目专题"细菌、寄生虫重要功能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项目"畜禽重大疫病控制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肝片吸虫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的研究"、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项目"猪囊虫B抗原的基因克隆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析"等课题。参加编写著作3部,发表论文55篇,第一、二作者28篇,其中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 Matt Gary PhD,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ennessee/Director of the Global Ranavirus Consortium,美国 Evgeny Syroechkovskiy, PhD, professor & Head of Arctic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enter of All-Russi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y, Russian Federation,俄罗斯 殷 宏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防疫委员会动物寄生虫病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宁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多年来从事对黄牛、牦牛、绵羊和山羊等反刍动物危害严重的外寄生虫及其传播疫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863”、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欧盟项目等项目。弄清了我国牛的大巴贝斯虫、羊的泰勒虫等血液原虫与传播媒介及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感染反刍动物的微小牛蜱、青海血蜱和牛皮蝇等节肢动物进行了免疫预防分子基础的研究,分离了相关基因,确定了其生物学及免疫学功能并体外表达,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在国内首先使用分子分类学方法进行蜱传性血液原虫的分类,证实在我国流行的羊的泰勒虫为两个种新种;建立了牛皮蝇蛆病和羊的泰勒虫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研制出牛皮蝇的专用新兽药制剂。主持召开过4次中国欧盟蜱和蜱传病国际会议。曾获得甘肃省自然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培养博士6名、硕士18名。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性学术刊物发表论28篇(Sci收录) 罗建勋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副所长 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家畜疫病病原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外寄生虫病和血液原虫病病原生物学研究。前后主持国家攻关(支撑)、863、自然资源平台、农业部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基金、农科院院长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甘肃省四类新兽药1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主编著作1部。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审专家,《中国兽医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薛达元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 所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生,江苏姜堰市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 1984至1987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攻读植物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进修生态农业;1994至1997年在南京大学地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底至2000年底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国家公园管理政策与经济机制。现在是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首席科学家,“111引智创新基地” 学术带头人,中国环境保护部首席专家,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办公室主任。 Thomas B. Waltzek, MS, DVM, PhD,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Florida,美国; Philip Stott, BVSc, MSc, PhD, DipEd,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澳大利亚; 贾万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研究员 1964年7月出生,博士学位,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工作。1996年获甘肃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2007年在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工作。主要从事动物绦虫蚴病(主要包括棘球蚴病、多头蚴病等)、绦虫病和吸虫病等研究及动物结核分枝杆菌病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和参加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部行业标准项目等。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出版著作一部《甘肃省畜禽寄生虫名录》,主编,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3.7万字)。组织编写的《绦虫学》专著(约150万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预计近期出版。主持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NY/T 1466-2007,已发布实施),为我国棘球蚴病活畜的出入境检疫、动物生前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撑。获得发明专利2项,申报发明专利4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和通讯作者20余篇;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1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和通讯作者6篇。 野生动物与人畜包虫病的流行关系及公共卫生意义 徐怀亮 四川农业大学 教授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1989.9-1993.7,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专业读本科,获农学学士学位;1993.7-1998.9,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从事动物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1998.9-2001.7,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专业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9-2004.7,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在博期间,主要研究课题为滇金丝猴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构建和认知相关基因Neurotrypsin的分子进化研究,其研究结果已整理成文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2004年回校后承担着本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圈养动物管理学、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和保护遗传学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的科研工作, 并于2005年1月进入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9-2010在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做访问学者。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4篇。主持或主研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其中在研课题3项。现为本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负责人,学院工会主席,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国际大熊猫生态文化研究会理事,雅安市政协委员。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物分子生态学;动物进化遗传学。 陈瑛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副教授 陈瑛,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研究方向:原生动物与微生物生态学。 主要成果: 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科研和教学研究课题2项。承担动物学基础和动物学2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和2门研究生选修课程及1门教育硕士学位课的教学,获校教学优质奖二等奖。发表论文十余篇 原生动物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与应用 摘要截稿日期: 2014-04-15 全文截稿日期: 2014-04-15 参会报名截止日期: 2014-05-26 联系人: 王昊宁 联系电话: 18745726757;0451- 82190617 E-MAIL: ecorisk@163.com 通讯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118室 会议网站: http://ccmes.nefu.edu.cn/?p=48
会议背景介绍: 为广泛地团结我国大生态领域从事风险分析研究、风险管理、风险技术开发、危机反应和应急管理等的学者、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官员、企业家,为我国生态风险分析科研、教育等事业提供交流平台,中国生态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拟于2014年5月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生态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 会议拟以大会报告、分组报告等形式,就生态风险分析领域当前研究进展开展广泛的讨论。
征文范围及要求: 1、论文: (1)文章中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关键词。 (2)文章英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500-800个字符的英文摘要--关键词。 (3)正文(中文或英文)。 (4)参考文献:文献作者--文献题目--文献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出版日期(或期刊刊号)--页码。 2、内容涉及到保密问题,作者自行负责。 3、投稿:所有稿件须在2014年4月15日前将电子版文稿发给会务组投稿邮箱:ermct2014@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