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名称(中文): 第八届亚洲设计文化学会国际研讨会 所属学科: 艺术学 开始日期: 2014-03-01 结束日期: 2014-03-02 所在国家: 日本 所在城市: 日本 具体地点: 京都府伊根町京都府伊根町地方自治体中心 主办单位: 亚洲设计文化学会
[ 会务组联系方式 ] 联系人: 张福昌 E-MAIL: wfczhang@126.com 会议网站: http://asian-design-cultural-society.blogspot.tw/ 会议背景介绍: 每年召开的亚洲设计文化学会国际研讨会,使亚洲各国及地区的人们欢聚一堂,交流各种各样关于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是思考关于现在及未来设计文化研究、实践的一个重要机会。亚洲设计文化学会第八届国际研讨会决定在京都・伊根町召开。 征文范围及要求: 「亚洲设计文化学会」设立宗旨 --为了丰富生活营造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今天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发达也最有发展的文明社会中,但是,发达与发展究竟是什么呢?
在季节风土中慢慢建造起来的亚洲各个国家与地区,其生活形态虽然多样但也有很多共同点。尤其是我们的祖先,他们在活用地方个性的生活营造、设计方面积累了知识和经验。虽然富有多样性但也发现有许多的共同点,如何解开这些历史轨迹,理解现在、探讨未来生活营造设计的应有方式,可以说是当下的紧急课题。换言之{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哪里、要往哪里去},这些疑问是{人心之华}的设计理念,以此为根本来尊重地方的个性,以地方珍贵资源的适当活用为基础,我们必须对生活营造样式予以实践。
此外,亚洲的许多国家区域共同拥有{太可惜、对不起}这样的生活信念,那是尊重自然存在的意识,潜藏着{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这个理念与全球化背景下被认为{人类管理自然}的理念大有不同,亚洲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生活营造设计的知识与经验,不是把自然视为管理的对象,而是以{与自然共生}为基础所展开。对于以孕育{可持续的环境}、迈向{富裕的社会}为目标的我们而言,这些经验与知识应该是足以夸耀于世的巨大资产。也就是说由各个地区所培育起来的生活营造设计,对于解决今天全世界所面临的种种课题均具有很大的启示。这样融合{地方的}和{全球的}两个概念所产生的新词汇{全球地方化},在21世纪的生活营造设计中开始具有实践的价值。
在我们亚洲的各个国家与地区,灵活运用各地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以今天和明天的生活营造设计为目标的许多设计师、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公务员等,而且也扩充了培育人才的教育机构和研究设施。同时,拥有这些理念的人才活跃的舞台也在逐渐扩大。
对于拥有同样理念的我们而言,提供一个可以交流思想与实践经验、切磋学术与实践的场所其意义是深远的,因此我们成立了{亚洲设计文化学会},如果通过这个学会能够把情报、知识、经验进行深入有效的交流,相信能够对亚洲乃至世界{富裕社会}的形成做出重大的贡献。
当时任千叶大学理事、副校长宫崎清(现千叶大学名誉教授),在2005年以上述的理念为机缘,创立了亚洲设计文化学会(Asia Design Culture Society、ADCS)。2005年以来,每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召开国际研讨会,成为了以设计文化为核心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首届是2005年在千叶大学,2006年在中国江南大学;题目[工业设计与设计文化国际研讨会],2007年在台湾云林科技大学;题目[地方资源活用与地域振兴国际研讨会],2008年在台湾实践大学;题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趋势国际研讨会],2009年在韩国;题目[设计文化的创造国际研讨会],2010年在中国洛阳理工学院;题目[亚洲设计文化国际研讨会],2012年在日本放送大学千叶学习中心;题目[亚洲设计文化学会的展望国际研讨会],2013年在台湾高雄大学;题目是[亚洲设计文化国际研讨会]。于是,2014年决定在日本京都府伊根町召开。
本学会设立9年来,虽是个年轻的学会,然而,在中国、韩国、台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设立了支部的国际学术团体。学会自设立以来,以地域的历史、文化、地域振兴、社区营造为核心的许多学术研究、实践成果能够得以公开交流。
本学会征集以下三个领域的学术论文予以发表
一;全球化过程中地域固有文化的继承、发展
亚洲是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地方,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不同的地理及风土孕育了地域的生活文化,既是个性的同时又是多样的,在亚洲各个地域固有的生活文化栩栩如生,并体现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深厚的地域生活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在急速发展的全球化过程中,如何看待各个地域个性的维持、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固有文化、生活文化的变容、生活文化史、生活样式、田野调查、设计考察、生活空间、生活工艺文化、传统与革新等等。
二;构筑真正富裕,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环境
由于环境保全、绿色生活概念的兴起,对产业革命以来的消费行为予以反省是当下重要的目标,为了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消费、榨取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费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荷是难以估量的。
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招致等价的精神生活,恶化的生活环境会导致深刻的精神负担。人们的幸福感一定不会和GDP的高低相一致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筑[真正的富裕]。
回顾历史,祖先们根据许多实践表述了生活文化中(太可惜)、(够用即可)的概念,共生环境的维持、继承、创造应该是我们要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绿色设计、环境保全、资源循环、一物多用、天人合一、富裕目标、可持续发展、环境共生、太可惜、少物生活、节约意识等等。
三;区域培养下有形、无形资源的地域振兴
创造不是从[无]开始的。然而,[竹子连接木头]的重复进行,会使各个地域原有的历史性和个性逐渐消失。对各个地区培养下的有形、无形资源进行调查和再评价过程中,利用崭新的方法对地域社会进行探究和实践是必要的。
[有形](物质和空间)和[无形](精神的个性、价值观、世界观)均不是独立存在的。[有形]的基础存在[无形],[无形]的具体反映是有形的。理解、把握地域的工作,要考虑[有形]和[无形]之间具有的综合性关系。
无论哪个地域,有形、无形资源在该地区造物、产业(观光产业、食品产业、地域文化产业、生活工艺产业等)的发展,可能先要从[有形]和[无形]开始进行综合性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