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翻译公司 0086 10-82115891, 0086 21-31200158
001 647 624 9243, 0061 02 91885890
 
论文翻译
· 学术论文翻译
· 论文翻译业绩
· 英文论文撰写
· 本科论文翻译
· 硕士论文翻译
· 博士论文翻译
· 国外核心期刊
· 国内核心期刊
· 学术论文翻译案例
· 外语类大学师资介绍
· 北京高校师资介绍
· 上海高校师资介绍
·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会议论文翻译 更多>>
· 经济管理学术论文翻译
· 环境科学工程
· 生物科学与技术
· 机械学术会议翻译
· 能源与资源工程
· 电气工程
· 土木水利与建筑
· 人文社科类
·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 材料学
肿瘤学
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医学国际会议论文翻译 > 肿瘤学

香山科学会议第471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日期:2014-02-20 19:58

所属学科:临床医学>肿瘤学

稿件来源:香山科学会议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联系电话: 010-82503990,010-62514015,010-62514686
电子邮件: meeting@cutech.edu.cn;scimeet@yahoo.com

    我国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等因素共同导致癌症发病率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上升,癌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癌症化学预防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物质阻止、逆转、减缓癌症发生发展过程的策略,是癌症预防的热点研究领域。我国面临着癌症控制的严峻局势,也有开展癌症化学预防研究的良好基础和环境,但总体上我国相关研究目前仍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滞后于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癌症控制的战略需求。国际上,化学预防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突破,对于我国相关研究也是新的发展机遇。

    为明确我国癌症化学预防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发展方向,探索国际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促进国内外癌症化学预防相关领域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国内交叉合作,探讨化学预防如何在我国癌症防控战略中发挥应有作用,以“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前沿”为主题的第471次香山科学会议于2013年10月17 ~18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王陇德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杨中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程书钧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陈君石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董子钢教授共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国内外20多家科研院所和科技、卫生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王陇德教授首先介绍了会议的背景和我国的癌症防控形势,并强调了预防在我国癌症控制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和化学预防在预防医学、转化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会议对我国癌症化学预防乃至整个癌症预防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和国家癌症防控战略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程书钧研究员和杨中枢教授等15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癌症控制形势和化学预防研究、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前沿进展和新策略等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一、我国癌症防治研究应战略前移

    程书钧研究员的“中国癌症防治研究应战略前移”主题评述报告总结了当前我国癌症防治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对国家癌症防控战略的建议。预防是控制癌症的最有效途径,控制癌前病变是癌症防控战略前移的关键,消化系统癌前病变的防治应作为我国近期癌症防治研究战略前移的重点。只有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癌症防治策略,才能有效控制我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的势头。

    杨中枢教授的“癌症化学/食物预防前沿”主题评述报告总结了癌症化学预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对中国癌症预防研究的建议。癌症化学/食物预防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据,中国亟需通过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发现安全有效的化学预防药物和膳食途径,通过队列研究确定高危人群及降低其癌症风险的途径,并促进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人群研究和交叉协作。

    陈君石研究员介绍了癌症病因预防和饮食营养干预的策略,包括控烟、膳食/营养、身体活动等,并强调了化学预防不能脱离这些策略。膳食/营养干预也属于化学预防,在中国其重要性尤其突出,研究并制定中国人群特定遗传背景下的营养标准和膳食指南将有利于癌症及其他慢性病的预防。

    在讨论中,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我国癌症防控必须战略前移。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投入分散,缺乏顶层设计和有效的工作体系。大病防治应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为主,体检优先,治疗靠后,但也要避免过度筛查、诊断和治疗。癌前病变没有被纳入疾病管理范围,严重影响了相应的研发和应用。缺乏早期生物标志物和早期治疗手段限制了癌症早诊早治的实施,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转化。

二、中国癌症防控形势和化学预防研究

    题为“中国癌症流行和防控现状”的中心议题报告,介绍了我国癌症流行情况以及癌症防治策略和工作体系,指出我国癌症防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老龄化、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造成的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国癌症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原有工作机制、防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求,缺乏分工协作机制,资源配置不合理,重治轻防。我国癌症防治战略必须结合国际前沿和我国国情,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原则,加强政府领导和支持、专业机构组织和指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

    专题报告“林县食管癌营养干预试验26年随访研究”总结了河南林县食管癌营养干预试验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指出补充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对预防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在不同营养状况的人群中都有持续、积极的意义,林县模式已在部分高发区推广。

    专题报告“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 by eradication of H. pylori at high-risk population in Linqu County, China”介绍了在山东临朐胃癌高发现场开展的清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最新进展,指出清除幽门螺杆菌可逆转胃癌前病变,显著降低胃癌发病风险,还可以降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发病率。正在开展的大规模人群干预试验将进一步为清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在我国的全面推广提供充分依据。

    专题报告 “Cancer Prevention: Lessons from Qidong”介绍了江苏启东肝癌研究的成果,指出乙肝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是肝癌的关键危险因素,接种疫苗、减少环境和食物致癌物暴露等病因预防措施是控制癌症发生的关键,化学预防则是降低已经暴露或已感染人群癌症风险非常重要的手段。

    专题报告“关注肿瘤化学预防”阐述了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等癌症的相关性及其对高危个体和早期患者确认的意义,说明了其化学预防的可能途径,并介绍了广西政府开展感染相关癌症筛查的经验。感染相关的肿瘤约占癌症的15%-20%,其中约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致瘤病毒感染的普遍性和发病过程中较长的“窗口期”为相关肿瘤的化学预防提供了机会。加强并规范致瘤病毒相关肿瘤的筛查有利于这些肿瘤的化学预防。

    与会专家认为,感染、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是外因,而中国人群的遗传背景和代谢机制等是内因,需要研究外因和内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干预、感染清除、营养干预和疫苗接种等手段都必须考虑中国人群的特点和中国国情。癌症预防可以借鉴脑卒中等疾病预防的经验,设立专项借助全国130家肿瘤专科医院等网络进行推广。我国在癌症预防研究和实践方面有丰富经验,在癌症高发现场和人群、天然产物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研究方向分散,缺乏强有力的癌症预防研究团队,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等,这些研究领域之间也缺乏交流合作。此外,“软科学”问题也值得重视和研究,包括政策法规、公众教育、卫生经济学以及成果的总结和评价等。

三、国际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前沿趋势

    利用植物化学成分和低毒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来预防或延缓癌症发生发展是国际上重点支持的研究。已有数百个癌症化学预防临床试验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种化学预防药物被证明有效,但在实验室成果向临床转化中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New Direc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ancer Prevention”的中心议题报告,结合国际癌症化学预防研究最新进展和报告人自己的研究,阐述了癌症预防的多种策略和关键点。选择正确的目标人群和机制清楚效果明确的药物是癌症化学预防临床试验成功的关键。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转化医学等领域的发展为癌症化学预防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策略。

    专题报告“植物化学成分和癌症化学预防:表观遗传学”介绍了表观遗传学和细胞抗氧化响应在植物成分癌症化学预防研究中的意义,指出很多致癌物都会首先导致表观遗传学改变,化学预防试剂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来发挥癌症化学预防活性。

    专题报告“化学预防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屏障”介绍了影响化学预防试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和可能的解决策略。癌症化学预防试剂的效用与其代谢和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大都受到难溶、难吸收、强外排和广泛代谢等导致的低生物利用度的困扰。重视代谢和生物利用度问题,有助于癌症化学预防药物的成功转化。

    专题报告“Aspiri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介绍了阿司匹林预防结肠息肉复发和结直肠癌症的研究成果。日常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其预防效用需要在5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同时其导致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在PI3KCA基因突变的个体中,阿司匹林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效果极其显著。

    癌症化学预防是当前癌症预防和控制研究的重要领域,可能成为我国癌症研究新的突破点,并对我国癌症防控战略有重要意义。专题报告“化学预防应成为预防肿瘤学研究的前沿和重点”提出,减轻我国癌症负担的关键途径是充分利用我国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大力研发有效、安全、经济、易接受的癌症预防药物,这也是预防肿瘤学研究的前沿和重点。与会专家强调国际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已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中美科学家在肿瘤预防和筛查中已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亟需将资源更多地投向肿瘤预防项目,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癌症化学预防研究。

    与会专家讨论了“化学预防”的定义。化学预防是与化学治疗相对应的概念,指利用化学或生物物质来干预癌症发生发展的策略,大分子、小分子、疫苗、食物与营养干预等都应属于化学预防研究范畴。癌症化学预防在国际上已有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在我国也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多个癌症化学预防临床试验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借鉴,并结合我国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在研究时需要注意剂量、代谢、生物利用度问题,也需要注意研究模型的选择。表观遗传学在癌症发生和预防中都有重要作用,纳米技术在癌症早期发现和药物递送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这些新领域值得深入研究。随着以“预测、预防、个体化和互动参与”为特征的“4P”医学的发展,化学预防可能在癌症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会议共识与专家建议

    本次会议讨论并形成了以下共识:

    第一,我国癌症防治形势严峻,战略前移势在必行。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癌症预防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且有很高的产出投入比,但必须依靠国家投入和政府支持。需尽快制定我国中长期癌症防控战略规划,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癌症防控工作体系。

    第二,化学预防是癌症预防的热点和前沿,食物与营养干预也是化学预防的重要部分。癌症化学预防需要与疫苗、早诊早治、环境与行为干预等早期干预手段相结合,也需要与临床诊治相结合。研究并制定中国人群的营养标准和膳食指南有利于肿瘤及其他慢性病的预防。

    第三,我国应推广普及科学依据充分、技术上成熟、适合我国国情的癌症化学预防方法;加强研究尚无确切定论但有科学依据、技术上可行的方法;推动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问题的研究攻关。

    第四,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机构、研究院所和媒体的防控职责,动员政府、社会、学术界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癌症预防。

    基于以上共识,综合与会专家意见,本次会议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加快国家癌症中心建设,依托各级医院和研究单位建立全国癌症防治网络;加强全国以及地方各级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力量,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成立癌症预防学会或专业委员会,促进癌症预防研究的交流和发展。

    2.加大科研基金、行业基金和各级政府对癌症预防和研究的投入,促进癌症基础研究、药物研究和临床研究向预防研究靠拢,鼓励国际国内各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

    3.重视我国的临床资源和高发现场资源,建立相应的资源标本库和流行病学数据库等,实行资源公开,数据共享。充分利用我国传统医药资源,并建立科学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

    4.现阶段化学预防研究应以感染相关癌症和炎症相关的消化系统癌症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发现用于早期筛查和预警的生物标志物和安全有效的化学预防药物为主要研究目标。

    5.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清除已经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可以在确定可行后进行推广。阿司匹林具有预防包括癌症在内多种慢性病的明确功效,可利用我国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试验队列进行研究验证。应加强中国人群中食物/营养预防癌症的研究和癌症预防知识普及。

    6.可先在宫颈癌高发区及适龄高危人群中开展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HBV疫苗接种在我国开展良好,但仍需要重视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等癌症的化学预防研究。鼻咽癌筛查与化学预防的实践经验可以作为感染相关癌症预防的示范。

    7.将癌前病变纳入疾病管理范围,确定癌症化学预防药物的适应症。国家相关政策如大病救助、新农合和医保等应向早期筛查和干预倾斜,而不只是针对中晚期疾患。

翻译语种 更多>>
英语翻译 德语翻译 法语翻译
俄语翻译 日语翻译 韩语翻译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荷兰语翻译
乌克兰语 意大利语 波兰语翻译
丹麦语翻译 希腊语翻译 泰语翻译
瑞典语翻译 越南语翻译 阿拉伯语
专业范围 更多>>
· 安全环保 · 电力能源 · 银行保险
· 法学翻译 · 天文地理 · 钢铁冶金
· 航空航天 · 道路桥梁 · 地质采矿
· 建筑工程 · 金融财会 · 经济管理
· 交通运输 · 仪器仪表 · 医疗器械
· 医药卫生 · 石油化工 · 机械电子
小语种译员 更多>>
· 法语机电专业翻译 张先生
· 法语财经专业译者--王先生
· 法语金融保险专业译者 --...
· 法语翻译石油化工专业译者 ...
· 德语电子专业翻译 黄女士
· 德语法律专业翻译 李先生
· 德语医药翻译 赵女士
· 法语机电专业翻译 张先生
· 法语财经专业译者--王先生
· 德语财经金融保险专业译者 ...
· 德语石油化工专业译者 --...
· 法语金融保险专业译者 --...
· 法语翻译石油化工专业译者 ...
小语种翻译业绩 更多>>
· 法语翻译业绩
· 德语翻译业绩
· 俄语翻译业绩
· 日语翻译业绩
· 西班牙语翻译业绩
· 韩语翻译业绩
· 意大利语翻译业绩
· 葡萄牙语翻译业绩
北京翻译公司 地址:海淀区太阳园4号楼1507室 电话:010-82115891 82115892 bjhyw@263.net QQ:800022641
上海翻译公司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443弄10号楼804 电话:021-31200158 shkehu@263.net, QQ:390645976
美国翻译公司 地址:450 N Atlantic Blvd Monterey Park, CA 91754, Tel:1 626 768 3096 信箱chinatranslation.net@gmail.com
加拿大翻译公司 地址:46 Ealing Dr, North York, Toronto, ON, M2L 2R5 电话:647 624 9243 bjctn@vip.sina.com
太原翻译公司 地址: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泽西大街奥林匹克花园7D202 电话:15034183909 Email:tykehu@163.com
澳大利亚Chinese Translation客服电话:61 02 91885890,国内其他地区统一电话:950 404 80511  
京ICP备05038718号-3
北京翻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