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赵羽习 职称职务: 教授 联系电话:0571-88208726 电子邮箱:yxzhao@zju.edu.cn 个人简介: 2001年3月获浙江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进入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博士后出站,在浙江大学建工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工作。近年来,持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面上和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纵向科研项目资助,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和国际的专业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专著《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一本,合编会议论文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方法》一部。2005年,被列为首批“浙江大学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成为浙江大学重点培养的青年学者。2006~2008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行学术访问。2008年晋升正高级职称。2006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沿海混凝土工程安全耐久性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一项,排名第二;2008年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一项,排名第三。2008年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步入式人工环境复合模拟耐久性试验装置(ZL2007 2 0111807.8)”一项,排名第二。2008年获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作为会议总秘书,组织了中国第4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会议(2005年),第1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 ICDCS2008),和第2届沿海混凝土结构全寿命管理国际研讨会(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Coastal Concrete Structures,2008)。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2001年3月 获浙江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 1998年2月 获东南大学结构工程硕士学位 1995年7月 获东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年3月至今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教师 2008年12月 晋升为教授 2002年12月 晋升为副研究院 2001年4月~2003年3月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博士后 出国进修情况 2006年7月~2008年3月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访问学者
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凝土结构锈裂过程中钢筋与混凝土的界面行为研究,项目负责人,2009—2011年 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结构加固及安全评估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2008—2010年 3.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指标体系、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的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2010年 4. 国家“863”计划项目——沿海重大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试验方法与寿命评估技术,主要研究成员,2006—2008年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氯盐侵蚀环境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基础理论研究,子项负责人,2006—2009年 6. 国家重点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科研项目——杭州湾跨海大桥耐久性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成员,2005-2007年 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的环境相似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2006-2008年 8.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子项目——提防混凝土耐久性失效风险分析,项目负责人,2004-2005年 9.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沿海重大工程安全耐久性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成员,2003-2005年
近期著作与论文: 1. 金伟良,赵羽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年 2. 金伟良,赵羽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方法——第四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 3. Yu-Xi Zhao, Ju Chen, Wei-liang Jin. Design of shear strengths of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In press. 4. Y. X. Zhao, W. L. Jin. Study on concrete cracking due to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Invited paper for the 1st Asia Pacific Young Researchers and Graduates Symposium. Feb, 2009, Korea 5. 赵羽习 金伟良. 混凝土锈胀时刻钢筋锈蚀率的数值分析方法, 浙江大学学报,2008, No.6,1080-1084 6. 赵羽习 金伟良.锈蚀箍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08,Vol.42, No.1,19-24 7. Y. X. Zhao, W. L. Jin. Shear strength of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Proceeding of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8 8. Yuxi Zhao, Ju Chen, Weiliang Jin. Design of shear strengths of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Proceeding of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dvances in Concrete structural durability, 2008 9. Y. X. Zhao, W. L. Jin. Modeling the amount of steel corrosion at the cracking of concrete cover [J].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9, No.5, 2006 10. Jin Weiliang, Zhao Yuxi, Yuan Yingshu, Wei Jun . The states-of-arts and key scientific issues on durability research of concrete structures.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and Science. Sum 74, Vol.21 Suppl. 2006 11. Y. X. Zhao, W. L. Jin. Analysis on steel corrosion at the cracking of concrete. Advance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Proceeding of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6 12. 赵羽习,金伟良. 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构件开裂的全过程分析. 水利学报,2005(8): 939-945 13. 赵羽习,金伟良. 混凝土构件锈蚀胀裂时刻钢筋锈蚀率的理论模型. 水利学报,2004(11): 97-101 14.Y. X. Zhao, W. L. Jin. Test study on the bond stress-slip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rete and steel bars,Advances in Concrete and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ICACS 2003(RILEM’s Publication),2004
奖励和荣誉: 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排名第3, 2008年 2. 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沿海混凝土工程安全耐久性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排名第2,2006年 3. 舟山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舟山码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调查与分析,排名第5,2004年 4. 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一种多功能步入式人工环境复合模拟耐久性试验装置,授权专利号ZL2007 2 0111807.8,排名第2, 2008年 5. 2007-2008年度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先进个人 6. 2007-2008年度浙江大学“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 7. 2005-2006学年浙江大学优秀德育导师
社会兼职与活动: 1. 2005年,作为会议总秘书,组织第四届“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2. 2006年,作为主要组织成员,组织“中英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学术交流”活动; 3. 2007~2008年,作为会议总秘书,组织第一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 ICDCS2008) 4. 2007~2008年,作为会议秘书,第2届沿海混凝土结构全寿命管理国际研讨会(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Coastal Concrete Structures) 5. 2006年-今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Concrete Model Code for Asia (ICCMCA),member
教学工作: 1.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本科)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本科) 3. 高层建筑结构(本科) 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工程硕士)
来源于浙江大学校内网
本公司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的翻译服务,并为各大院校的专家,教授,老师提供多语种的论文翻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