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华译网论文翻译公司提供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专业论文翻译服务,为《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杂志的广大读者和作者,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和学者提供专业论文翻译服务。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办刊宗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是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地学学术刊物(季刊,公开发行),以刊载国内外学者在大地构造及成矿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推动地球科学研究,活跃学术思想,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目的。刊登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成矿学、地球动力学、大陆边缘地质和海洋地质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本刊重点登载原创性和开拓性的学术论文,以及少量具有学科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评述,但不接受一般性综述文章。
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俱容并包不同学术观点和派别的论文,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特色。
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1 来稿务求精炼,篇幅一般不得超过12,000字(包括从题目到参考文献的所有内容)。
2.2 文中不得使用已经废弃的量和单位,请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最新标准执行。
2.3 每篇论文应依次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文章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城市名与邮政编码)、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和论文的分类号(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首页底部标明:①是否受有关基金资助(包括项目编号);②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学位、职称、专业或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3)正文;(4)参考文献;(5)与第(1)部分相对应的英文或作者姓名汉语拼音。英文摘要可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信息量。
2.4 关于正文
2.4.1 一级标题用1,2,3……表示,二级标题用1.1,1.2,1.3……表示,依此类推,顶格书写;
2.4.2 图件:如果用透明纸清绘,力求简明清晰,墨色要黑,线条要匀,文稿中必须留出插图的位置;或者用有关软件电脑绘制,以通用的图形文件格式保存,并保证足够的清晰度。附图大小均应在15cm宽×19cm高以内。图件的说明依次应包括中文图名、图例说明与相应的英文图名。方框图例符号视具体情况可放在图内,也可放在图外,但方框右侧一律用数字代表,不得将说明文字直接写在图例旁;
2.4.3 表格:请尽量使用横向表格,在中文表名之下需给出相应的英文表名。附表中的测试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手段、测试条件、测试精度及误差范围等。注意量与单位的规范化使用。
2.5 关于参考文献与脚注(见附录)
3、编辑部与作者关于投稿方面的约定
3.1投稿时,作者应向编辑部提供其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及Email地址等。
3.2 编辑部建议作者尽量使用网络投稿,以提高稿件处理速度。正文请使用.doc文件格式(含表格),文中插图除粘贴在word文档中外,应将图件的电子文件另行发送。图形文件最好为.cdr格式或清晰度在500线以上的.tif格式或.jpg格式。
如因客观条件所限,作者也可通过挂号将稿件邮寄给编辑部。
3.3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给作者收稿回执。但如果投稿不符合本刊的征稿要求,则先退请作者修改,并以收到合符要求的稿件为收稿时间。3个月内(以收稿邮戳为准)编辑部给作者作出刊用与否的答复。3个月后作者未收到编辑部的答复,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间内,如果收到复函和录用通知者,作者不得另投他刊。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退。
3.4 稿件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修改需征得作者同意;
3.5 稿件一经刊用,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2本和单行本10份。本刊现为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三位一体的出刊模式,凡被刊用的稿件,将同时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ChinaInfo《电子期刊》。编辑部所付稿酬系包含3种版本的总稿酬。
3.6 作者与编辑部对以上各项如无异议,双方均予信守。
本刊编辑部地址:
广东省 广州市 天河区 五山 1131信箱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辑部
邮政编码:510640 联系电话 / 传真:(020)85290272 85290020
E-mail:ddgz@gig.ac.cn ddgz02@163.com
构造地质学、成矿学、岩矿与地球化学等论文及其它文件翻译服务:电话 010-82115891 82115892 bjhyw@263.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