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1、中国与西班牙于1973年3月9日建交。
2、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平稳,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两国政治关系日益密切,双方领导人保持着经常性的往来。
90年代以来,访西的中国领导人主要有: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长(1991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1991年4月和1994年10月)、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991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鹏(1992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1992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1992年9月)、国家副主席荣毅仁(1993年9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1995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1996年6月)、国务委员李贵鲜(1997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8年2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998年5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2000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2001年6月)、国家副主席胡锦涛(2001年11月)和外交部长唐家璇(2002年11月)。
来访的西领导人主要有:外交大臣奥多涅斯(1990年11月)、众议长庞斯(1991年11月)、首相冈萨雷斯(1993年2月)、副首相塞拉(1994年7月)、参议长拉沃尔达(1995年2月)、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1995年3月)、国防参谋长罗德里戈(1995年4月)、劳动与社会保障大臣阿雷纳斯(1997年6月)、工业能源大臣皮克(1997年10月)、外交大臣马图特斯(1998年5月)、第二副首相兼经财大臣拉托(1998年11月、2001年11月和2002年10月)、参议长巴雷罗(1998年11月)、首相阿斯纳尔(2000年6月)、国防参谋长巴尔德拉斯(2000年10月)、王储费利佩(2000年11月)、外交大臣皮克(2001年5月)、王后索菲娅(2003年3月)和外交大臣帕拉西奥(2003年7月)。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建交后,中西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不断增长。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2年双边贸易额为34.79亿美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16.9%。其中我出口2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进口9.0亿美元,增长26.0%。
中国对西主要出口商品是:服装、纺织品、鞋类、机电、陶瓷、家电、文体、化工、皮革及粮油土产产品。中国从西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钢材、化工及粮油畜产产品。
中西经济技术合作起步虽晚,但卓有成效。2002年我新批准西在华投资项目97个,协议金额1.95亿美元,实际投入0.92亿美元。西在华投资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一带。投资行业主要有轻工、纺织、运输和食品加工等。中国在西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纺织品、捕鱼、旅游、中医、房地产等领域。目前,中国已在西设立17家规模较大的合资或独资企业。
三、文化、科技、教育与军事交往与合作
1981年4月中西两国政府签订了《文化、教育和科学合作协定》并据此先后签订了7个中西文化、教育和科学交流的执行计划。1985年两国签订了《科技合作基础协定》。1989年双方举行了第一届科技混委会,迄今该混委会已举行了6次会议,文化、教育混委会举行了7次会议。两国在广播、电影、电视、体育等方面的合作进展良好。2002年,中国向西公派留学生22名,西公派来华留学生13名。
80年代初,两军开始进行军事交往。1989年后,两军交往中断。1995年,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正式访西,西国防参谋长正式访华。两军高层交往全面恢复。2000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访西。
四、双边重要协定及文件
中西驻法大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巴黎签署建交联合公报(1973年3月9日)
中西签署贸易协定和民用航空运输协定(1978年6月19日)
双方签订文化、教育、科学合作协定(1981年4月7日)
两国签署发展经济和工业合作协定(1984年11月15日)
双方签署科技合作基础协定(1985年9月5日)
两国签署关于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1990年11月22日)
双方签署关于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1992年2月6日)
两国签订关于民事、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992年5月2日)
双方签订两国政府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合作协定(2000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