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翻译 |
|
|
|
认证翻译程序: 1、电邮发送原件;2、根据原件商定价格;3、汇款;
4、翻译并盖章;5、快递,无需上门取送。
详细信息:认证翻译详细程序; 认证翻译报价
中国与伊朗的两国关系 |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1、建交时间:1971年8月16日。
2、中伊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伊领导人先后访华的有:伊朗伊斯兰议会议长拉夫桑贾尼(1985年6月);总统哈梅内伊(1989年5月);议长卡鲁比(1991年12月);总统拉夫桑贾尼(1992年9月);第一副总统哈比比(1994年8月)。访伊的中国领导人有:万里委员长(1990年5月);李鹏总理(1991年7月);杨尚昆主席(1991年10);乔石委员长(1996年11月)。2000年双边政治关系与重要往来:2月20-23日,应哈拉齐外长邀请,唐家璇外长访伊。哈塔米总统、努里议长、哈什米副总统分别会见,哈拉齐外长与唐外长举行会谈。
5月29-6月1日,伊朗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外长阿明扎德访华。唐家璇外长会见,吉佩定副外长与阿进行了政治磋商。
6月22-26日,应江泽民主席邀请,塞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江泽民主席与哈塔米总统举行了会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分别会见。
二、双边贸易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伊贸易始于1950年。1998年两国贸易额为12.15亿美元,其中我出口6.57亿美元,进口5.58亿美元。1999年,双边贸易额为13.48亿元,其中我出口6.63亿美元,进口6.85亿美元。我对伊出口以机电设备、化工产品为主。从伊主要进口原油,其余为铬矿石、原棉、氯乙烯聚合物、合成橡胶、葡萄干和阿月浑子等。
中伊经济技术合作自1982年以来不断发展。1985年4月,中伊成立经贸科技联委会,至今已开了九次。两国合作的领域涉及能源、交通、机械、建材、采矿、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主要项目有:德黑兰地铁、多用途船只、油轮建造、水泥厂生产线、阿拉克4×32.5万千瓦火力电机组、水力发电设备等。7月21-26日,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武士雄率团访伊。11月10-16日,应伊气象组织邀请,国家气象局局长温克刚率团访伊并签署会谈纪要。
三、在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双方交往与合作
1983年,双方在北京签署了中伊文化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1986年,在德黑兰签署了中伊两国广播电视合作计划。中方访问伊朗的重要代表团有:中国广播电视部副部长徐崇华(1986年1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忠德(1986年11月);新华社社长穆青(1986年12月);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1987年7月);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1989年5月);卫生部长陈敏章(1990年4月)等。伊方来华访问的有:伊声像组织主席穆罕默德 哈什米 拉夫桑贾尼(1985年7月);总理助理兼体育组织主席达尔加希(1986年7月);卫生部长马兰迪(1987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阿卜塔希(1987年6月)等。
其他往来:7月13-16日,应监察部邀请,伊国家监察组织主席拉伊希率团访华,国务委员王忠禹会见,双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四、中伊间重要协定、协议:
1、中伊文化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2、中伊两国广播电视合作计划。
3、中伊关于互设总领事馆协议。
4、中伊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备忘录。
5、中伊政府贸易协定。
6、中伊两国外交部建立磋商机制谅解备忘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