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业翻译译员介绍 |
|
|
|
|
|
第十一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
会议名称(中文): 第十一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所属学科: 建筑学与建筑技术,土木工程,工程力学 开始日期: 2015-10-24 结束日期: 2015-10-25 所在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在城市: 湖北省 武汉市 主办单位: 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日中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承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重要日期 ] 全文截稿日期: 2015-06-30 [ 会务组联系方式 ] 联系人: 刘维卫、邓烜
会议背景介绍: 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是1993年由中日建筑结构领域的专家学者提议以促进双方技术交流增进友谊为宗旨而创建的,至今已二十余年,曾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西安、杭州、重庆、成都、广州、东京、南京召开了十八次交流大会与专题研讨会。这些交流活动为中日专家学者提供了切磋技艺、相互了解、加强友谊的桥梁,对提高两国建筑结构技术水准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是在两国本领域的教育、研究、设计、建设部门的努力下,在海内外相关团体、个人的大力协助下发展起来的,至今双方已有约2770余人次专家学者参加了交流活动,感谢崔鸿超名誉会长等多年来为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日双方商定,第十一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定于2015年10月24日-25日在中国武汉举行。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成立二十年以来,正处于世界地震频发时期,国内外的建筑结构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极大的充实了交流会的内容。本届会议将就双方较为关切的内容针对特定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希望以更高的水平、更加丰富的论文与交流活动来欢迎热衷于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活动的各方朋友参加。 我们期待着与更多的中日两国及其它各国各地的新老朋友在中国武汉再相聚。预祝第十一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大会成功。 征文范围及要求: 论文征集内容 一、建筑结构设计师的作用与责任——建筑、安全、经济、环境。 二、中日两国新的设计规范标准的实施情况及动向。 三、巨大地震动的影响以及建筑物的极限抗震性能 ——长周期地震动等巨大地震动作用下的建筑极限抗震性能 ——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评价 ——工程抗震设计用输入地震动的相关研究 四、建筑物的抗风设计以及台风龙卷风的影响。 五、减隔震技术、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技术的设计与研究。 六、采用新材料、新体系的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以及基础结构的开发设计与施工。 七、PC等建筑工业化技术的应用与施工。 八、钢·混凝土及其他各种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与应用。 九、通过共同试设计,对两国的设计方法以及规范标准进行比较研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