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出生日期:1989年1月 专业:阿拉伯语、国际关系与对外事务
户籍所在地:河南省汝州市
工作经验:一年 教育经历: 2008年9月——2012年7月 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学习,主修阿拉伯语专业,主要课程有阿拉伯语视听、阿拉伯语翻译、当代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对当代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主修课程:高年级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翻译、当代阿拉伯世界、阿拉伯语伊斯兰文化、开罗方言、阿拉伯报刊文选等。 2009年9月——2012年7月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双学位,国际关系与对外事务专业,主修国际政治经济学、战后国关史,新中国外交、外交学等课程,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政治相关的热点问题有一定的看法。 主修课程:战后国际关系史、外交学、中东国际问题研究、新中国外交等。
学生实践经验 担任北大图书馆学生助理工作,在三楼自然科学区,每周的周二、周三到图书馆负责整理相关的图书工作,通过对比发现其中的排序问题,在这种繁琐、细致的工作中,有力地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韧性,对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以前以为图书管理是个很简单的工作,但是在解答同学和老师们的问题时才发现,每一个简单事件的背后总是有着自己的规律和原则,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工作经验(2012.7-2012.8) 从2012年七月毕业后,一直在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工作,当时毕业的初衷是希冀找一份与阿拉伯语专业相关的工作,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研究所里主要从事阿拉伯语地理信息的采集、整理、翻译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方便后面的同事开展工作。自己在单位的一年时间里,完成了阿拉伯世界地理信息库中关于沙特的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北非项目和伊拉克项目的信息采集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感觉收获没有那么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翻译工作也大部分是音译,只有在涉及重要地理实体历史背景的时候,才用得上其他信息,另一方面,单位的封闭性太强,缺乏和外部机构的沟通交流,绝大部分信息都来源于互联网和十几年前的图书资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除此之外,单位的成果无法有效地应用,地理信息只停留在信息库里,外界无法取得获取信息的途径。
兴趣爱好 对国内政治经济、国际政治的兴趣比较浓厚,经常阅读相关方面的新闻和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热衷于游泳、登山等体育运动,擅长游泳,但是对于篮球、足球等运动有冲动,但限于身材限制,不太擅长;对音乐一窍不通,但对听歌情有独钟,对流行歌曲不太感冒,觉得过于浮躁,偏爱经典,因为在倾听经典的过程中总是引起我们对过去的无限思绪。 工作目标 我觉得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认清了自己的目标,以前自己认为学以致用是自己的目标,但是在留心了这两年的国际形势和工作机遇之间的关系后,我觉得把自己限于自己的专业范围是种十分不明智的行为,我应该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以便使得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反过来让工作适应自己。 工作类型 全职
工作地点 国内或国外皆可
|